三角形的认识反思

作者:镇文婷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06-10

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是一节图形概念课,也是一节种子课,第一次根据图形特点给出图形定义。因此这节课的研究意义在于研究本节课的课型,就能以此为型,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样的概念课,便是同样的教学思路。

基于之前的教学经验,得出两个难点,一是三角形的特征难以概括全,对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不够深刻,如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往往会有学生认为是三边首尾相接,其实能称为边肯定是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二是对高的认识存在困难,首先对高局限于与下面底边互相垂直的线段,将数学中“底”和“高”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底”和“高”的概念混淆,其次对于“高”和“底”的概念模糊不清,不清楚是从哪个顶点到哪条边的垂直线段。

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改变:

1、对于概念的揭示借助操作和画图来进行,教学中我呈现了三条线段,并首尾相接的画图过程,标出三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并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三角形,而这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则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帮助理清概念的同时,并帮助厘定“边”的意思。

2、对生活中高的理解加强细化指导。在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后,让学生具体说说这条线段的特征,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来阐释特点,如“是从最高点到底下那条边的垂直线段”、“是将人字架支撑起来的最重要的一根”等。

3、在抽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高和底的表述,体现思维外显过程,从而提升思维抽象能力。在本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来介绍对底和高的理解,突破他们对概念理解的难点。

4、练习的综合处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中的“底”和“高”。在处理练一练第2题时,不仅指出了底和高,还进行了发现辨析,通过观察发现,底可以是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可以三条边为底,作三条高。

教学下来,学生的概念定义清晰,对高和底的理解更加深刻灵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