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反思
本节课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给出名称。
这一步教学是学生有意义接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简单知识,主要是四种立体图形及其名称。
经过学生的分类活动,已经把积木按形状分成了四类。每一类都有不同颜色、大大小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块。这里的“颜色”和“大大小小”不是几何体的本质属性,而“形状”才是本质特征。教材在属于同一类的两块积木的下面,画出一个图形,代表这一类积木,并在图形的右边写出它的几何名称。如在两块长方体积木下面给出长方体的几何图形,指出它是“长方体”;在两个圆柱形积木的下面画出圆柱的几何图形,指出它是“圆柱”。立体图形是同一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几何体的标志。尽管画出的图形在视觉上有立体的感觉,实质上是用画在纸上的图形来表示立体。学生利用这些图形在头脑里留下各种立体的表象。他们理解画出的图形代表了一批大大小小、各种位置摆放的同一类几何体;知道并会应用几何体的名称;看到立体图形就能够联想到有关的物体,看到实物就能联想它的几何体。这些都是学生具有初步空间观念的表现,是本单元教学所追求的具体目标。
立体图形的教学可以像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个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睛看看老师画的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像图形所画的,于是确认这个图形能够代表众多积木的形状,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教师画的立体图形要在课前准备好,在学生闭着眼睛想的时候一下子整体出现在黑板上面,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可这样的图形像积木,在头脑里代表实物就行。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名称是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每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外延是属于每类的所有对象。本单元只是直观认识四类几何体,只要求学生具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表象,不达到了解概念的程度。所以,不用语言描述各类几何体的形状特点,不给各类几何体下定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