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主要教学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看懂图意,了解图片中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将图片中所包含的信息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在练习中不断感受符号特点。因此在教学本课内容时,着重让学生多说一说图意,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学习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算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这样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的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用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来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是理解题意、理解方法,学会解答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知道图中括线和问号的作用,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因此,低年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学生不善于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建立联系,所以对新的题型接受、理解都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较好地建构了数学知识。纵观整节课,感觉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训练扎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材素材为载体,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的思路。
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调整了教材素材呈现的先后顺序,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有效。第一个层次从例题的引入形象直观地认识括线和问号,指导学生把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让学生体验了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第二个层次利用例题和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教学加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结合加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法算理。第三个层次利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二题的第(1)题教学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结合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法算理。第四层次是综合练习,加减比较,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巩固加减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的同时辨析加减问题的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加深体会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体会不同问题的不同解题方法。这样的思路安排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循序达成,有效达成。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记住两句话: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求总数,用加法,问号在大括号的上面求部分数,用减法!
2.以教师指导为主线,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一年级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具体指导与简略指导相结合,有详有略。对于第一次认识实际问题的学生来说,具体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实际问题的认识时,先指导学生把分开的三句话组合起来完整地说,想想做做的练习时,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完整的题意,再全班齐说逐步帮助学生构建了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再如实际问题的思路分析,例题教学时是给出了明确的句式,把……和……怎么样,就是……,所以要用什么方法算,让学生按句式来说理,先让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集体说,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用加法的含义解释思考过程,初步体会加减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到想想做做的练习时,有所放手,先让学生列式,再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追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也体现了这样有详有略的指导过程。在加减比较时,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不同问题的不同解法。在学习的不同时段灵活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做到了“扶”、“放”有度。
最后,做出解题思路的总结,如果“看到括线找问号,问号在下用减法(左加右),问号在上用减法(下减上)”,通过一系列的联系,发现成效不错,学生能够明确表达题意,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但个别学生还是存在问题,尤其是减法算式中,列错算式的情况也是偶有出现,后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