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反思
作者:俞晓欢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12-02
《平均数》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教学时我先出示2组特殊的数据组,让学生感知用一个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再进行比较;接着,设计两组人数不同的特殊数据组,再次感知也可以用一个数来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最后,在普通的数据组中,寻找用一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引出平均数。三次比赛,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需要,并对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的统计意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关于求平均数,学生根据统计图,直观的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在白板上操作、移动条形统计图的小方块,充分的感知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感受平均数的特征。接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得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课后的反馈,我感到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课堂上,我的语言不够简练,讲的太多,评价语过于单薄,不够丰富;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