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在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后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教学,这是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延续,仍然把运算的意义及算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1) 在稍复杂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
与加、减一步计算的问题情境相比,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情境复杂一些。但是,尽管情境变复杂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不会改变。在连加的问题情境里,仍然是“合起来”的关系;连减问题情境里,仍然是“去掉——还剩”的关系。复杂些的问题情境,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认识。在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情境里,既有“合起来”关系,也有“去掉——还剩”的关系,两种关系存在于一个问题情境里,会引发比较,显示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不同,这也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认识。
(2) 通过两步计算,进一步熟练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直接说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最终得数,都进行了两次10以内的加、减计算,先把算式中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相减,再把得数加或减第三个数。如果已经教学的10以内数加、减一步计算学生没有很好掌握,这里的两步计算就会错误频发了。所以,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需要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为前提,又会促进10以内加、减算得更加熟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第一步计算,在算式中看得很清楚,学生一般不会有困难。第二步计算要利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是想在头脑里的计算,学生经常在这里出错。教材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例12~14都在算式下面的□里先填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再进行第二步计算。这样,第二步计算的直观成分增大了,既说清了第二步算的是什么,又能减少第二步计算的困难。教学要一边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怎样计算的,另一边还要指导学生短时记忆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完成两步计算的练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