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解决问题反思
作者:镇文婷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01-19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先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调整环节以及想法:

1、常规积累添加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列举的策略是一项专项策略,但无论是较简单还是复杂的列举,能理解清楚题意、分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列举的前提和依据,另一点,也是为了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2、学生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调整了活动要求以及学习材料。首先是活动要求,设计成弹性要求,没有想法的可以依照活动提示进行,第二,在学习材料上提供了方格,一是因为列举的策略可以多种形式的,为了丰富学生对列举方法的感知,二是因为只有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才能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提供方格纸可以让思路不是很清晰的去画一画,更好地理解题意。

3、交流层次的变化,在交流时,原来我设为四层次,总怕学生会说出我意料的答案自己收不回来,但经过指导和思考,我觉得我要转变观念,如果过分细分各种资源,其实还是将学生思维层次降低了,学生观察的点会很小,而问题也不是真正的开放,则会出现更多的一问一答,重心也会高。同时我觉得,我要转变怕学生说错,和说出意料之外的答案,但我应该要去努力倾听每个学生,并尝试去钻研和理解孩子的想法。本节课两个层次要达到的目的,第一层次是初步感知列举策略,感受有序列举,第二层次加强策略本质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序列举并体会列举的多样性。

再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后感受:

1、理解题意不够充分,交流不充分。主要是学生对于一长一宽的和理解不清晰。这里应该再让学生多说说。也导致后面再自主探索时,更多同学是依赖画图来理解题意的,画图时间长,画完图部分同学才有想法去写分合式等。

2、交流环节时指导滞后,由于在理解题意时理解不到位,这里应及时根据学情进行指导,将图先进行指导,他们分别围成了什么样的长方形?都对吗?在这里可以把22分成211的错误处理掉,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让学生再继续往下写,应及时介入指导。

3、没有选取能推进课程的典型资源,比如我的第二个画图资源,并不能充分凸显有序和无序,对比不充分,所以这里的起点是我强加给孩子的,重心较高。

4、我的小结语没有充分在孩子的交流基础上进行总结,致使小结看起来有点像贴标签。

第三,本节课的重构想法。

资源收取后的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对话,进行深度学习。思考问题:一是怎么收,二是要思考深度学习之前要学什么。一起看看,第一环节,有层次地交流,先图再说分合式,分别找到了怎样的长方形?都对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数形结合。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第二环节:长加宽等于11,本来就是依据11开始找的,问题指向明确,老师的评价不到位。最后一题不是不用策略,有逻辑错误。另外在课前可以先提前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例如已知周长和长求宽的题目。

最大的感受是,同一节课,面对鲜活的具体的学生时,可以上出不同的课堂,老师不应拘泥于教学设计,更应跟着孩子实际处理,这样才能上出灵动有生命力的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