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
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
,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
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
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
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
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
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
,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
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
。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
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
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
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
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