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反思

作者:朱可可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10-12

通过这几天《升和毫升》单元的教学,更深刻体会到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就我们学校目前而言,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设备辅助教学,也已经成为大部分教师的自觉行为。
    但课件的演示绝不能取代孩子的动手实践。学生知识的掌握离不开经验的积累,课堂上我尽量让尽量动手操作,有直观的感觉,感受升、毫升容量单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单位之位的进率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但这种稍显简单的视、听觉刺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还远远不够。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当然课件对孩子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很容易让孩子感到麻木,失去兴趣。而动手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伙一齐对着老师示范的滴管数水滴,得出一致的答案,口和脑子处于一种比较机械的运动状态,没有能真正参与其中。而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土滴管(眼药水瓶)往土量筒(注射器)里滴水来测量,学习的氛围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件所达不到的,答案虽然不统一,但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坦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几点思考:1.教材P5中第3题“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的右边画“√”,不知大家有没有困惑:第二个图看上去是一个塑料盆(学生的经验未必能判断),看上去并不像平时的塑料盆,学生困惑“1升还是10升?”小一点的平时洗屁屁的盆大约就1升啊,不过常见洗脚的盆就有10升(实际测量略少一些),这时最好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同样第3个图水槽:10升或30升?家庭里常见的水槽都是双水槽,这里出现的是单水槽,10升不为过,也不少啦,30升肯定多的,家庭中的水槽哪有装这么多水的,更何况还有众多孩子没见过水槽,出乎实际经验!
我在教学中,将这两节课上成了实践活动课,先是充分感知1升(酒瓶,饮料瓶等),活动中感觉1升的多少,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塑料盆进行实际填充,这些内容跟学生所处的环境及实际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课认识了容量及容量的一个计量单位升以后,教材紧跟着教学容量的另一个计量单位毫升。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1毫升的观念,另一方面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教学本节课前到仪器室找1升的量杯时发现所有的1升量杯刻度标识并不是教材中标识的那样。而是用毫升做单位的,即200毫升、400毫升……1000毫升。如果用这样的量杯来做实验,学生发现的只能是5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而不是1000毫升=1升。那么怎样教学1升=1000毫升呢?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现场实验,但是需要更换实验器材。即不在使用标注为1000毫升的量杯,而改用上节课使用的1升的立方体容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借助这个正方体的容器认识了1升。实验时只要让学生观察两个500毫升的量杯中的水倒入这个容器中正好倒满,即1升。从而发现:1升=1000毫升。
二是模拟实验。即借助教材光盘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1升=1000毫升。
练习课上,第11题是难点。要求学生先阅读儿童止咳糖浆的使用说明书,再解决问题,并再提出数学问题。
编者之所以安排这一题,主要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其应用价。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喝糖浆一般是遵医嘱或在家长的安排下完成的,很少有学生关注说明书。也就是说,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缺乏但不是没有。怎样激活生活经验?主要是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条理解说明书。特别是对服用方法的理解。
教学本题时,我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理解说明书。重点理解7岁以上儿童:每次15~30毫升。再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理解3~7岁儿童的服用方法。
2.借助推理完成教材的问题。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这题求三天服用量是最简洁方便的办法用乘法逐步推理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3.示范提问。如果一个5岁儿童服用,最多可以服用几天?经过比较发现,最大量够,所以一定够,就不需要算最小量。
4.学生自由提问。多数学生都能根据7岁以上儿童服用方法来提出问题,得出最小量不够,就一定不够,就不需要算最大量。但在实际处理中,应让学生学会选择数据,如果不行还要尝试另一种数据。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