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反思
《小数的性质》
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释0.3元与0.30元 的关系,体验“0.3=0.30" 这个等式的合理性。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情境图,并通过 “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 比较0.3元和0.30元的大小”这个数学问题。接着,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组织交流时,既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熟悉的数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较的结果,更要启发他们联系小数的意义去比较;可以利用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出结果,更要启发他们通过对每个小数组成方法的分析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
教学例5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直观图,独立完成填空,认识到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 米是100毫米;再引导他们根据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推出0.1米=0.10米=0.100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相关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进一步思考: 0.100 是多少个千分之-? 0.10 是多少个百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千分之一? 0.1是多少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多少个百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从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再次确认0.1=0.10=0.100。至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得到的两个等式,并提出要求:比较每个等式中的各个小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最后引导他们把上面的发现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抽象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6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进步明确对小数“末尾”的理解。可以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填,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时,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 面帮助他们理解。例如,3.05 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假如去掉的话,结果会怎 样?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只有去掉小数末尾的“0”, 小数的大小才不会改变。在学生完成“试一试”之后,要抓住三点展开交流:一是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 识?二是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 的个数不同?三是怎样才能把整数10变成三位小数?“练练”的第1题重点要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上、下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第2题重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中间的“0”的区别,提高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