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教学反思
作者:黄飞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10-29
《平均分3》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将两种分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体会两种分法的内在联系,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平均分概念的本质含义。
1、 提出“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这一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把12支铅笔每几支一份地分,或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分法,学生既可以把12支铅笔每2支(或3支、4支、6支)一份地分,也可以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或3份、4份、6份)。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2、 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再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是先确定每几支分成一份,还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2)如果先确定每几支一份,你打算每几支一份地分?(3)如果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你打算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接着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别进行操作。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交流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一边介绍分得的结果。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每种分法的过程以及结果所表示的意思。最后,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归纳,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把它们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
需要注意之处:
反馈时,既要充分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分法进行比较,说一说每一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平均分的含义。
![]() ![]() |
附件:
反思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