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小数乘整数
片断:
二、探索小数成整数的算法
1、教学例1第(1)题
(1) 提问:你能独立算出“0.8×3”的结果吗?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1:0.8+0.8+0.8=2.4元
预设2: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教师巡视,适时提示:你能利用小数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说明为什么0.8×3=2.4吗?(指出:0.8是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乘3得24个十分之一,就是2.4)
(2)小结并引导:有些同学根据乘法的意义想到把0.8×3看作3个0.8相加,用加法算出结果;有些同学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作8角,用整数乘法算出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你还能想打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3)指导用竖式计算
指出:这道题我们可以直接列竖式计算。(边板书边作必要的说明)
0.8 ……8个十分之一
× 3
2.4 ……24个十分之一
(4)提出要求:你能看着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吗?
小结:先当作8×3来计算,再根据小数意义,确定最后的得数。
(5)引导猜想: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你猜想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可能有什么关系?
指名猜想: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一样。
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