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才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本节课我利用投篮的情境带学生过渡到课堂,先出示了“投中次数”,让学生辨析是否能比较出三人的投篮水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通过两个量比较“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才能比较出结果。这样依然无法快速比较出三人的投篮水平高低,激发学生产生百分数的需求,感受百分数的生产过程。再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讲一讲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进而归纳总结百分数的意义。接着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勾连已有知识,感受百分数与分率和比的联系,明确百分数也可以叫作百分率或百分比。再根据“下面哪些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哪些不能,为什么?”这个关键问题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受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通过填写百分数让学生感受当两个量之间存在部总关系时,百分号前面的数最多只能是100,但如果是独立的两个量,百分号前面的数字可以超出100.最后回顾整节课的行课过程,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感受与理解。
这节课我仍然有很多的不足。我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1.对于百分数意义和作用的讲解还是不够落地,学生的感受还是不够深刻。重建时可以在第一大环节,学生说完百分数的意义后,尝试先找一找百分数的共同点,不如它们都是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另一个数量表示几份,进一步帮助感受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本次“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的领头人曹琴老师给了我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她讲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资源等可以从学生中来,例如沟通比较一百分之六十五和65%。百草园的巢心燕老师也给出建议:“可以再练习设计中加入百分号前面是小数,0,1这样的练习,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2.本节课的教学重心还不够下移,优秀学生个别回答了问题,还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说和思维的过程,不能让个别替代整体。3.课堂语言还需要锤炼,关键处问题应该怎样设计,过程中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如何回应学生的回答生成即时性资源,还需要下功夫钻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