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反思

作者:汪倩羽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1-12-15

《轴对称》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生活入手,整节课中贯穿动手操作。从不断地折纸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感受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思维

1、活动层次鲜明,螺旋上升发展学生思维。

第一次折纸: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在学生初步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后,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验证,主动发现对折完全重合是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要素。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悟。

第二次折纸:从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在脑海中想象折纸的过程,再到稍复杂的平行四边形需要实际操作,丰富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第三次折纸: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从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来凸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就是他自我完善修正对概念理解的过程,透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思维得到发散和升华。

三次动手实践,从初步感知到丰富认识到升华思维,螺旋上升,在学生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意识。

2、抓住学生特点,操作切入时机恰到好处。

在操作中,顺学生思维而教,比如第一次折纸中的音符图,充分借助部分重合”来凸显完全重合增加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感受。把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放在一起进行辨别,因为对比材料的出现,学生更能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比如平行四边形中,老师的千言万语,不如动手折一折。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操作,能够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再比如学生在第一次创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比较困难。及时介入,先教学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再放手让学生插上数学想象的翅膀,顺势而教,流畅自然。

3、师生互动和谐,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考。

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提供让学生思考、活动、交流、发现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指导细致,语言亲切。为学生营造了互动生成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不管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热烈而有序,学习效果真实有效。尤其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的争辩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的恰到好处,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阐述个人观点,让学生思维在碰撞中引燃,在操作中完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