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分数与除法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所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这说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 所以,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有意设计了两道除法应用题:( 6÷2= 3 2÷2=1 ),接着同样设计了一道出除法应用题(1÷4=)。为了要让学生学得扎实,不能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而忽视了 1÷4=1/4的算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
一、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拿一张正方形纸片代表一张一个苹果,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4人为一组),唤起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果,即每人分得四分之一,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1÷4=1/4的算理。接着利用本班人数引: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1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所分得没人是多少?怎么列式?通过算式:1÷4=1/4、1÷15=1/15,从而引出课题。
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以算式1÷4=1/4、1÷15=1/15为例让学生观察去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的就发现了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接着引导学生标注上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分子)/ 除数(分母)(除数不能为0)。这样一来很快的就意识到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同样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这时候,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不会忘记b不能等于0.然后通过表格形式完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巩固加深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掌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哪些区别没有引导学生总结出来。除法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种运算,是一个算式,而分数是一个数。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