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反思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本节课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起始课。本节课要通过操作等一系列活动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数叫公因数。什么样的数叫最大公因数。这节课一开始出示了一个长18cm,宽12cm的长方形和一张边长6cm的正方形纸片以及一张边长4cm的正方形纸片。问学生:哪种纸片能将这个长方形纸片正好铺完。这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一画,通过画和算学生知道:18÷6=3(列),12÷6=2(行),3×2=6(张)所以6cm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完;18÷4=4(列)......2(cm),12÷4=3(行)所以边长4cm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完。然后追问学生:为什么边长6cm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完,边长4cm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学生虽然不能说出因为6既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但是他们能够说出18是6的倍数,也是12的倍数,所以能正好铺完,然后我又提醒了一下因数在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此时聪明的学生能说出来因为6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所以6既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而4之所以不能,是因为4是12的因数,但4不是18的因数,所以4cm的正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然后追问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此时学生资源还是比较多的,边长是1cm的正方形纸片,边长是2cm的正方形纸片,边长是3cm的正方形纸片,因为它们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所以能正好铺满。从而总结只要边长的厘米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正好铺满。然后揭示公因数的概念:1、2、3、6是18的公因数也是12的公因数,是18和12的公因数。然后顺便揭示最大公因数是几。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之后就是对这个的练习。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就是注意格式的问题,第一行写8的因数:第二行写12的因数:第三行写公因数:第四行写最大公因数:别的也没有什么要注意的了,只要写一个数的因数的时候写完整就还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