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组学习心得
四数组学习心得
朱秦怡: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核心素养。课标一个重要的显著变化是把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程目标的导向,统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与评价。为什么会把“三会”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呢?因为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包括三个方面(简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既反映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内化的结果。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对所有学生的教育价值,在中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与评价上具有统领的作用。《标准(2022年版)》之所以把“三会”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源自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二是关联数学的基本思想。三是出于数学的教育价值。四是具有中小学的实践基础。接下来我将继续认真研读新课标,不断成长自我。
罗倩:今天学习了新课标,感悟颇多,主要从基本思想来谈谈我地想法。基本思想主要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数学基本思想的三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对应了核心素养的“三会”数学抽象需要借助数学的眼光,数学推理是基本的思考方式,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小学阶段数学基本思想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基本一致,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体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思维展开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小数除法”案例中学生对“剩下的1怎样分”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正是数学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双基”的理解和掌握分不开,体现在探索和理解某些特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表述自己解决方法的道理时,在质疑和讨论某一种方法的合理性时,都是在试图说明其中的道理。“1元看作10角,10角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2角;剩下的2角再看作20分,20分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5分。所以1元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是2角5分。”这样的叙述过程就是在说理,也是一种数学推理。
王婷:火热的夏天,火热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经过一上午的视频学习,让我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在2022版中,正式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午的组内互动碰撞,也让每一位小伙伴的能量得到释放,一幅幅色彩缤纷的思维导图,一个个自信满满的脸庞,一声声洪亮饱满的理论阐述,都让我沉浸其中,受益匪浅。学无止境,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任重道远。
包惠萍:通过观看马云鹏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加强课程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结构化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科书编写和教学改进等提供了契机。内容结构化体现了内容统整的理念,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我们要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核心概念,从体现核心概念的关键内容入手,促进学生对其学科本质的理解,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迁移,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特点,我们小学阶段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侧重于学科的融合,经验的感悟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充分的研读新课标,提高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好数学。
罗欢:火热的夏天,火热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经过一上午的视频学习,让我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在2022版中,正式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午的组内互动碰撞,也让每一位小伙伴的能量得到释放,一幅幅色彩缤纷的思维导图,一个个自信满满的脸庞,一声声洪亮饱满的理论阐述,都让我沉浸其中,受益匪浅。学无止境,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任重道远。
汪倩羽:今天参与有关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特征和主要变化的培训,使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新课标描述核心素养的一句话:“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见教学中的导向已经渐渐在发生变化,更倾向于学生的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加导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新课标的变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老师需要多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与这次的培训,我们认识到要认真细致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育人要有新理念,教学要有新方法,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和学生的思考形成共鸣,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盏指路灯,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只有跟着新的方向前进,才能扬帆远航!
王卿照: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我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 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 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 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三、变“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蒋亚丹: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马教授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孙昊: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启了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在李小英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学习了新课标的总体方向与基本理念、数学核心素养概念、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的讲座中,马云鹏教授站在数学视角的最顶端来审视数学教学,他从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表达,课程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给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作出了指导。通过这次的学习,使得我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知,现就我印象深刻及能力范围内能消化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未知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等发现问题并最悠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践,重要的是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有价值的知识为载体,以有意义的学习为过程,帮助学生在成长关键期获得能够独立面对未知世界的综合素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数学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此次学习活动,使我知道新课标明确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往我们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内容标准、学科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现在我们更应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回答“以人为本”的问题,在回答“学什么”之前,更应该思考,学生在学习了课程后,留下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奚日姣:通过本次新课标培训,使我了解到新课标更注重强调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其中,小学阶段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则更侧重对概念的理解。把小学和初中一盘棋考虑,不割裂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是这次新课标修订的一大特色。
2022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