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反思
聚焦核心任务 让“策略”落地生根
--《灵活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所谓“策略”,是指计策与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指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计策与谋略。《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理念,我们结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聚焦本课时教学的核心任务,多次尝试、磨课,力求体现教图,让“策略”落地生根。
一、转换引入焦点:从散点铺垫到策略聚焦
引入新课环节强调了学生对“策略”的主动回顾与梳理,聚焦了本课学习的核心任务。学生主动激活认知结构中的解决问题策略,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整理策略,促进了对策略价值的认知,为后续学习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策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直接揭示课题,也能让学生带着明明白白的任务和目标投入新课学习和探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二、转移新授重点:从答题求解到策略表达
本课例题编排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一些新颖、复杂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体会到策略是可选择的,解决同一问题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不同策略之间还可以相互补充、配合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我突出了“策略教学”这个根本任务,把新授的重点由关注答题求解转向了策略的表述。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能够自然地运用画图分析的策略;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紧扣住怎样转化来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从多种转化方法中归纳提炼出核心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选择性和互补性的认识和体会,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三、转变反思关键点:从方法分享到策略领悟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策略的产生、探索、形成和反思过程。本课教学虽然没有教学新的策略,但是其灵活选择策略的教学目标同样要让学生在探索和反思中加以落实。如果忽视对策略运用后的反思与提炼炼,学生就不会对策略形成深刻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和运用。在初次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在学生汇报了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简单地直接归纳为:这些解题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却都应用了转化的解题策略。在磨课过程中大家认为,对策略运用的反思环节不够深入,仅仅满足于能正确求解答案,满足于解题方法的分享,忽略了学生对于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背后的思考,不能很好地体现策略学习的基本过程。我们加强了学生解题后的反思环节打磨,在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时着重把握住了两点:一是先求异,于异中认识方法的独特性;二是再求同, 于同中发现策略的共通性。这就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