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反思
本月学习重点为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变式训练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节课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遇到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最后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在操作中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合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