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反思

作者:顾雪琪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06-26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一、唤醒经验,播下思维的种子
     学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的。在学习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初步接触到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方法了,可以直观比较一一对应排列的两种事物多(或少)几个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认知,也是进一步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等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根据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学生已经拥有的“直观比较一一对应排列的事物多或少几个”经验出发设计了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赛,通过这两个不同的排列方式让学生感到比赛“不公平”,从而唤醒“一一对应”这一数学思想,激活学生已有的比较经验,引发学生对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生生合作,让数学思维生根发芽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为了使学生不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上,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算法,并能理解算式的实质,我们借助直观背景材料,通过操作活动与生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厘清“红花片与蓝花片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的结构关系,为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打下基础。让学生经历有序“排一排、比一比”的操作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引导学生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探索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归纳,让数学思维枝繁叶茂
     活动三安排了学生借助准备好的数量不同的花片,同桌两人各抓一把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归纳出:求两种花片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助于他们逐步丰富对相关实际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加透彻地感悟同一类数量关系的数学本质,体会减法运算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生长。
四、实践运用,让数学思维开花结果
     通过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开花结果。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中的开放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生出“思维之花”。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的智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使学生在操作、合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实践运用等数学活动中成为数学学习的小主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认识水平,锻炼思维的开放性和深刻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反思评议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