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
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我们知道;前面几册教材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知识的难度也不大;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的奇偶性;明白是什么决定着和的奇偶性;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引导比较多;提供的方法安排比较细致;设计的铺垫层次分明。也让学生从中积累到了数学活动经验;并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教的设计更简洁明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让听课者感觉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教学开始让学生研究课题;提问:什么是奇偶性?谁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怎样研究呢?《学生说出列举;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让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填表;积累研究的素材。观察表格;产生猜想: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验证刚才的发现;知道猜想是正确的;但老师提出仅仅列举还不够;还可以怎样验证?画图;数形结合;从算理上给予了验证;再通过老师出示的大数目的列举验证;从而再次肯定了猜想的正确《把“?”改成“=”》。发现了规律;就要应用;自然而然的练习就出示了: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那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和奇偶性规律;三个不连续和奇偶性规律又有几种情况的呢?学生列举并出示:奇+偶+奇 偶+奇+偶 奇+奇+奇 偶+偶+偶它们的奇偶性你能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解释吗?接着给这些算式再增加一个偶数;看看和的奇偶性有没有改变;再增加一个奇数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惊讶的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偶数的个数无关;而与奇数的个数有关;顺利地推广了规律。这样;解决起比较复杂算式“1+3+5+„+99”的和的奇偶性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加数的个数;就能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步;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复杂的连加算式;判断和的奇偶性。关于若干个自然数连乘的积的奇偶性;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自己写出连乘式子;在从左往右计算中体会规律。如计算3×7×2×4×5要做四次乘法;各次的积依次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类似这样的计算再组织进行几次;学生探索出了积的奇偶性;要充分利用探索和的奇偶性的活动经验;给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个摸奖游戏暗藏的数学知识的揭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