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幅图根据“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式。
加法的含义,教材分两个步骤呈现。初次认识加法时,呈现已知量的基础上“添上”一个量的情境,本课时的教学则是呈现把两个量“合并”成一个量的情境,可以写两道算式。
强调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直观的数轴数数,感悟“接着数”与加法运算的联系,实现计算方法的可视化。方块图外圈的两个箭头,意味着将两部分合并起来。
用“数线”引导学生顺着数数,感悟加法就是加上若干个一。在数轴上计算加法,既可以从第一个加数接着数,也可以先数出第一个加数,再接着数出第二个加数。前一种方法“添上”的情境更吻合,后一种方法与“合并”的情境更吻合。本节课的加法强调的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后一种画法更合适。
在“数线”上解读2十4的计算方法,给了学生模仿和探索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注意以下三点:
1.例2,突出强调加法的计算方法,借助“数线”这一载体直观形象地表达了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接着数”的方法,求得结果。这里要注意“数线”上箭头的画法,要先画一个加数,再画出另一个加数,最后箭头指向的就是计算的结果。
2,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两式”,根据一个情境中“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的“一图两式”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全面了解情境图的意思,进一步感受加法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讲一个用自己列出的算式计算的故事,感受数学模型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模型意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