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张旖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213127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程结合在一起,以此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引入进学小数学的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改革,创造出新的教学环境,也能够从小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本文便是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引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便是学生情感、人格、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于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道德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挖掘出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而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深度
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并不只是数学知识具有极大的知识性和专业性,也在于蕴藏在它背后的丰富的价值导向。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挖掘的课程思政资源一共有两种:第一种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之中蕴含了极易挖掘的价值导向。而另外一种则是需要教师深度挖掘的,比如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也因此使得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这便需要教师多次翻阅数学教材,吃透数学教材,以此将隐藏的课程思政资源“搬到”数学讲台上。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圆柱和圆锥》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特征,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在讲述圆柱和圆锥的构成时,数学教师不可避免的会讲到圆,这时便可以利用刘徽首创割圆术和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史故事开展思政教育。要为学生讲述在科技落后的古代社会,祖冲之利用筹算在刘徽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通过与圆相关历史故事的讲述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执着,感受科学家的精神魅力,也能够促使学生透过数学知识加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更能够认识到我国如今与欧洲各国的差距,从而激发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与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相比,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需要教师开展深度的内容挖掘和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生硬的思政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也有可能会让学生对课程思政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将思政教育的创意性融入进知识讲解中,从而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本课情感和价值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例如防撞桌角。要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讨论防撞桌角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也能够在共同计算中不断提升自身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设计体验式教学情境,促进思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无法让他们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无法投入进课程思政的学习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以此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典型建筑——水立方,由此引申出北京奥运会。接着也可以播放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或者讲述我国申请北京奥运会和奥运火炬传递的故事。利用这样的方式创造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沉浸在2008年的氛围当中,使得他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束语:综合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时,一定要找准切入口,要利用教材内容和课程思政进行准确合理的创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也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教师能够从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理想信念、情感体验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持续全面的评价,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谭春兰.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从结绳计数说起》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35):44-46.
[2]黄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数学教材新课导入情境的比较[J].数学教学通讯,2023(25):14-15+43.
[3]詹怡英.立足课堂,贯穿“思政”——小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J].生活教育,2022(11):16-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