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则与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则与策略
陈洁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213132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善于利用数学学科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品质以及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依据。将思政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元素;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道德品质以及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注重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科学认知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健全人格形成的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改变了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其不仅可以完成“教书”的任务,更能发挥自身“育人”的功能,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原则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抓住一切可以施展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方式,落实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课程参与感受。要想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政知识,获得全面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侧重隐性思政元素利用
若如只关注具有明显红色特征的显性思政元素,则会导致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出现割裂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侧重隐性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利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完成思政元素的巧妙导入,保障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不会导致教学出现割裂现象,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促使学生获得政治觉悟以及思想高度的提升。
(三)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时,应当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由原本的知识讲授向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引领方向转变,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技巧的同时,获得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当建立在数学学科知识基础上,找到思政元素与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构建起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二、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古代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内容非常的丰富。通过对战国时期的铜镜、唐朝的瓷器花纹等进行观察,会发现充满设计美的图形数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使其获得爱国情怀的增强。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时,会发现数学家们身上有着不畏艰辛、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地影响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探究会发现,我国的数学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充分体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相较于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来说,学生通过了解数学文化以及知识背景的方式,可以使其获得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的形成,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
(一)注重立德树人,实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应当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的同时,获得思维品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说,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学教学课堂,更加体现出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以及育人价值,可以保障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品质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开展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互通关系,从而更加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融合,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
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在本节课的练习部分,出现了国旗、红领巾等图片内容,教师应当结合教学主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掌握“角的初步认识”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于红旗、红领巾等要素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课程思政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二)优化设计课堂,促进课程思政深入渗透
受到现代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优化课堂设计,保障学生可以更加高质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轻松愉快的课程参与感受。要想将思政元素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教师加大对教材内容的关注程度,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并充分利用思政教学的育人价值,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探究,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研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要素、劳动要素以及社会要素等多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有效促进思政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渗透,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本节课的探索学习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多个场景中的应用计算问题,教师应当基于教学主题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促使学生获得美好品质的形成。通过对课程的探索分析,会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教材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几个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实现数学学科的思政育人功能。
(三)设计实践教学,促进思政教育拓展延伸
受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时,应当创新数学实践教学,促进思政教育的拓展与延伸,使得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思政学习,进而获得自身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教师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活化的实践探究学习中,使其获得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深入思考意识的提高[2]。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道德品质,对其未来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多个时间单位以及常见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从而获得自身数学感知能力的提高。基于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一分钟挑战”的实践活动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使其获得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关注教学评价,丰富课程思政感悟内涵
伴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教学结构的完善与升级,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使其获得全面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升评价发展的关注程度,使得学生获得丰富的思政感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3]。相较于在课上进行教学渗透的方法来说,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评价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为后续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设置相应的评价活动,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到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使其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进而获得思辨能力及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为例,“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在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应当注重思政元素与数学知识的有效融合,组织学生思考:“在冬奥会的冰壶运动中,有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可以在掌握圆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从而获得自身全面素质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从知识吸收以及思政品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朝着争取的方向进行探索学习,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感悟。
(五)加强修养建设,树立正确思政教育意识
教师的品德修养及学习理念对于学生的选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建设,树立思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融合点,保障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中,获得自身能力及品质的提升。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教书育人的功能[4],利用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学习,并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思维品质及价值观念的提高。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为例,本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技能,使其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要求教师在开展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为其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教师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应当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理念。
(六)挖掘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充分联系教材中的人文要素,帮助学生汲取鲜活的人文营养,从而获得思维品质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有效融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主题选择相应的思政教育材料,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水平。伴随着新课改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要素越来越丰富,教师应当在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人文要素,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融合,无形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使得学生获得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自信心的显著提升。
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通过对本节课教材的挖掘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在教材中展示国旗、火车车厢、电梯以及算盘等实体事物,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5],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以及信息科技形成更为清晰地认知与掌握,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使其获得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
(七)结合数学故事,充分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任务。相较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说,数学故事可以吸引小学阶段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使其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感。为了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价值,教师可以将数学故事中的励志事迹以及相关人物故事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其可以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其中多次提及到《九章算术》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提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九章算术》中的数学故事以及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充分发挥榜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获得思政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高度得以提升。数学课堂不再只能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带领学生接触更多的思政知识以及文化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认真贯彻思政教学的理念,保障学生可以在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学习观念的引导下,获得思维品质以及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4):70-71.
[2]曹宇.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小初衔接的关键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24(04):105.
[3]陈国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N]. 科学导报,2024-04-02(B03).
[4]李健,彭倩梅.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以“我的1分”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4(10):42-44.
[5]何晓燕.“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03):93-9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