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吕韵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5

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吕韵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213127

摘要:数学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但数学课堂、教材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关注生活与数学、问题与数学、文化与数学的关系,从数学与上述三方面的关系中把握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的落实和渗透,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地提升和发展。基于此,文章从真实事件、数学习题、数学文化三方面切入探索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思政教育

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建设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德”。基于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智力、品德协同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探索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方式,寻找切入点渗透思政教育。

一、真实事件引领,渗透思政教育

小学高年级中“数与代数”主要由数与运算、数量关系构成,基于生活发展、需求形成,本质上是服务于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真实性,强调从生活中获得数学理论、知识、内涵等内容,需要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而思政教育的本质也是服务于生活,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道德水准的人才。基于“数与代数”和思政教育之间的生活纽带,教师可以以真实事件为桥梁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数与代数”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1]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活动时,基于分析教学内容可知,课程属于“数与代数”范畴,侧重于小数的认识与理解。小数实际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化学、物理、科学等学科皆能运用其中,与数和运算相关的专业包含金融、会计、商务等。因此,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将小数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展示给学生,如电子工程师为设计高性能电路板,需要小数精准地记录电路参数计算而后电信号分析,提升电路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展示小数在金融领域发挥的价值。基于真实案例有效渗透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状况、趋势,明确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数学习题引领,渗透思政教育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生活质量。不仅如此,“数与代数”板块逻辑性相对较强,要求学生形成独特的思想意识,具有灵活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分析、探索中形成独特的数学思想、逻辑,对数学形成正确、深刻的认识。而道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层看道德教育与数学“数与代数”、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较弱,但实际上,数学习题涉及各个领域、内容,与道德教育具有一定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高年级“数与代数”教育时,可以通过具体习题渗透思政教育[2]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常见的数学习题渗透思政教育,基于习题题干中的元素向外拓展和延伸,基于数学视角进行分析、探索和挖掘,树立正确的道德思维,形成道德行为。如小明家七月份用水12.4吨,八月份用水13.6吨,九月份用水11.7吨。他家这三个月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城市用水数量和地下水储存数量,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明确用水量和储水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和思想,将小数加减乘除整合,为混合运算铺垫基础。基于数学习题在“数与代数”板块渗透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以数学视角分析生活现象,基于数量关系形成正确道德想法和行为。

三、数学文化引领,渗透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中包含思想教育,包含但不局限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内容,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为目标,对学生理解文化、传承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而小学“数与代数”板块知识经历多元研究、传承形成系统的算式、概念、定理等知识,是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在开展“数与代数”板块教育活动时,可以基于“数与代数”知识追溯历史,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活动时,追根溯源可知,因数和倍数的发展与陈景润、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等数学家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分别展示数学家的生平简介和数学成就,引导学生从人物生平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发展,梳理出因数与倍数整体发展历程和与因数、倍数相关方面做出的对应成就,明确人类文明发展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基于数学文化引领开展“数与代数”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基于整体开展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吸收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提升数学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文章从三个角度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一是从生活真实案例切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其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渗透政治教育;二是从数学习题切入,拓展环境数据,借助课程内容让学生明确社会资源的紧张,树立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品德,渗透品德教育;三是以文化视角切入,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程,感知、体会数学文化中蕴含的严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通过三方面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

参考文献:

[1]胡寿芹.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3,(10):80-82.

[2]杨玮刚.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融合育人研究[J].吉林教育,2023,(28):79-81.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教师成果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