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发表
作者:陈秋灵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4-12-16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陈秋灵  213127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根本任务, 渗透、落实在教育领域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中,重视学生道德、政治、思想教育,从精 神到观念再到思想, 全面培养社会素养,助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快速融入社会。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 包括但不限于数学学 科知识,能够为思政教育的落实提供平台和素材,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数学学科中的落实和渗透。基于此,文章从生活、操作、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三方面渗透思政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思政教育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立德树人” 任务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要求教师以此为方向构建课程。但数学学   科抽象性、理性特点显著, 与德育关联点较少。而综合实践活动突破   学科限制,将生活、实践、操作有机整合,为落实新课标提供基础,  所以,教师要以思政教育为导向,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方式。

一、构建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渗透思政教育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生活类综合实践活动在小 学数学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间彼此服 务。而生活是学生落实道德行为、良好精神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思 政教育的素材来源。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可以 以生活实际为纽带,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吸收思政教育内容和 元素,发挥数学学科人文性教育功能,实现二者深层次融合,推动学 生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思政过程中自觉将二者联系,强化学科素养和道 德品质, 更加高效、自然地融入社会生活[1]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活动时, 课程以制作、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为主要内容,教师在开展生活化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不能局限于生活和数学学科,还可联系生物、 地理等学科,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不同角度理解思政教 育元素,基于多视角理解形成正确认识,落实思政教育的开展。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统计近二十年本地夏季和冬季平均 气温”的实践项目,并在学生开展前,为其简单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分 析、制作方式,让学生对统计图形成初步认识,为完成综合实践项目 提供基础,促使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和内在特点。在完成项目过 程中,基于学生自主性,许多学生选择组成项目团队,分工协作,如 搜集气温数据、计算平均值、探究折线统计图更加细致的制作方式等, 加快项目进度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已经制作出 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其分析二十年夏季、冬季年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的 原因,从地理视角、生物视角进行分析, 明确生活中的系列破坏环境 的行为、现象,并渗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引导学生提出解 决环境问题的策略,并落实到生活实际中,基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 效开展思政教育。

二、构建操作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思政教育

动手操作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归纳为综合实 践活动的另一个类。操作类综合实践活动相比探索类、生活类、文化 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侧重实践,需要学生在真正动手操作中体会、 感受、认识,达到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 内在含义的理解和体会,明确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2]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综合实践活 动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明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 点、性质和概念,课程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为开展思政教育,教师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探究自主搜集运用几何图形构建 的建筑、工具,并求出其面积,如电塔、长方形的桥、梯形的水利工 程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为能够了解中国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做出的 努力和价值体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 凸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部分,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长方形尝试还 原中国民生建设,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民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辛苦以及建设祖国的决心,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开展。

三、构建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强化思政教育

文化是经历时间打磨、历史积累形成的瑰宝,是中国智慧的集中 体现,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之一。数学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数学结论、定理、知识、原理等内容体现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中国 传统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缉古算经》、《周髀算经》等, 再如,古 建筑中的精密计算等,都是数学文化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教师在开 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基于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思政教 育,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传承文化。

例如,教师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综合实践活动 时,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国古建筑,如故宫、长城等具有文 化传承意味的建筑结构、原理等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 圆柱、圆锥在其中的运用价值和相关数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数学文 化和意识,形成基于整体思考事件、知识的意识,推动学生综合提升 和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时期下,为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 展提出的新型手段。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重要举措,需要各学科教师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在数学综合实 践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 能够为其提供素材、养分,实现学生智力、 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丽凤,庄海燕,王艳红. 基于工具支持的小学数学新教研实 ——以“小数乘小数”课例研修活动为例 [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3,(S1):37-43.

[2]段海霞. 类比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分数乘除 ”为例 [J]. 新课程,2023,(27):31-33.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教师成果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