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评议

3月反思

作者:王璐瑶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5-03-10

基于“是什么”理解“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

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5的倍数,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却要将各位上的数字相加,看相加的和能否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呢?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不疑,老师不问,关于这个问题,仿佛成了不可触摸的秘密。数学学习,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带着理性思考。教学完3的倍数特征后,有如下思考:

一、本节课的目的地是哪里数学学习如果只是掌握了知识结论,没有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和培养探究精神、理性思考的精神,那么充其量只是一种记忆和复制。关于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探究,目标定位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特征,会判断而已,更高定位在于过程性目标上——为什么要看各位上数的和,该怎样去探究。

二、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3的倍数的学习是建立在“倍数”概念、2、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之上的,关于2、5倍数的探究,通常是列举出2或5的倍数,通过观察其共同特征,将目光聚焦到数的个位上,由此归纳出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就是2的倍数,个位上0或5的自然数(0除外),就是5的倍数。学生积累了这种从列举到观察发现,再到归纳总结出特征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时,探究变得有法可循。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是什么教学3的倍数时,有关2、5倍数特征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会自然过渡到新知的探究学习当中,但由于3的倍数的特殊性,这种方法的迁移显然是一种负迁移,在具体的探究学习时,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一如既往地采用找个位特征的方法,却无法从个位寻得规律,学习仿佛又回到原点,已经有的学习经验又要被推倒重来。如何打破已有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的目光从某一位聚焦到每一位,构建新的学习方法,这是教学中特别难的一个问题。再者,3的倍数为何要将各位的数字相加,这个道理相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也是学生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的又一大障碍。

四、怎样到达想去的地方

(一)不断质疑,在追问中发现问题2、3、5的倍数特征,学生能背得滚瓜烂熟,对于知识背后的道理却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学中,以2、5倍数的特征为切入点,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3的倍数也是如此吗?”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于是有了第一次猜想——验证;“个位上是“3、6、9的自然数就是3的倍数吗?”促使学生又一次验证。“3的倍数不能看个位,到底有怎样的秘密呢?”在不断追问中,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论产生了质疑,从而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理性思考,在探究中深化“3的倍数究竟是怎样的?”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也引发学生“该怎样去研究”的思考。但是,对于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学习,当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打破之后,学生很难找到那条撕开真相的口子,不知道选用何种工具,采用何种方法去探究。这时,教师基于“倍数”的本质,引导学生从“整除”(平均分)上去思考,借助小棒图和动态的课件演示,让抽象的推理变为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初步感受3的倍数的特征以及背后的道理。有了直观的感受作基础,再次回到理性的思维上来,以一个三位数abc为例,回顾分小棒的过程,把动态的形与抽象的符号相结合,帮助学生一步步建立(a+b+c)除以3的模型。结合平均分的过程,学生理解百位上的a个百平均分后余下a,十位上的b个十平均分后就余下b,再将余下的a、b与c合起来,看平均分成3份能否刚好分完,则可以判断多位数是否是3的倍数。既理解要将各位上的数相加,也明白了为何要将各位上的数相加。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积累了探索这类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也感受到数学理性思考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理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要给学生说“理”,让学生明“理”,也要让学生讲“理”。对于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很多时候,“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