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评课(汪雅婷)

作者:汪雅婷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5-05-30

指向阅读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稿

听《金明煊老师》课评课稿

听课时间

2025.5.30

姓名

汪雅婷

听课内容

A great scientist

研究课反思:

本节课以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与成就为核心,紧密围绕Why is Yuan Longping a great scientist?”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目标清晰,有效落实了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维度进行具体评析:

一、 语言知识 (Language Knowledge):扎实高效,学用结合

    结构化输入:通过快速阅读识别文本体裁(人物传记)并感知其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语言知识框架。

    聚焦核心语言:任务设计(思维导图填信息、听录音选择、时间轴梳理、表述选择)精准指向人物传记的核心语言要素(生平信息、梦想、成就、品质的关键词汇与表达)。这些任务在语境中反复强化目标语言。

    巩固与内化:课文朗读加深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知和记忆;分析归纳文本结构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人物传记类文本的语言组织方式和必备要素,促进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

亮点:将语言知识学习融入信息获取、梳理与表达的任务中,避免了孤立记忆,实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二、 文化意识 (Cultural Awareness):价值引领,根植情怀

    聚焦中国脊梁:以袁隆平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为典范,本身就是一次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教育。

    感悟科学家精神:深入学习其梦想(解决饥饿)、成就(杂交水稻)、品质(勤奋、坚持、淡泊名利、心系人民),引导学生理解并敬佩其身上体现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致敬与传承:“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袁隆平爷爷”活动营造了庄重的氛围,学生在合作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深化情感认同和价值内化。分享袁老寄语、思考“如何做一粒好种子”,将宏大的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学生可感可行的个人理想与行动准则,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与个人价值观的塑造。

亮点:将文化意识培养从认知层面(了解人物)提升到情感认同(敬佩)和行为导向(学习、思考自身行动),并巧妙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文化节点,增强了时代感和仪式感。

三、 思维品质 (Thinking Quality):问题驱动,深度探究

    高阶问题引领:开篇的Big Question具有统领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带着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指向对“伟大”内涵的深度思考。

    信息处理与逻辑梳理:填写思维导图、完成时间轴要求学生快速定位、筛选、归纳、分类信息,并建立信息间的逻辑联系(如生平事件的时间顺序、梦想-行动-成就的因果关系),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分析与评价:学习人物品质、回应“大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基于事实证据(成就、言行)进行推理、分析(为什么这些品质造就了伟大)、评价(袁隆平的贡献与精神价值),最终形成个人见解(他为何伟大)。

    迁移创新:“做一粒好种子”的思考是思维从理解、评价到应用、创新的飞跃,要求学生将所学精神与自身实际结合,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规划。

亮点:整节课以核心问题为轴心,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信息提取→归纳分析→综合评判→迁移创新),有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 学习能力 (Learning Ability):策略赋能,合作共进**

    阅读策略应用:快速阅读识别体裁和结构、精读中利用思维导图和时间轴等工具梳理信息,都是在训练和运用高效的阅读理解策略(预测、略读、扫读、信息定位、结构化整理)。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任务设计中包含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讲述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分享观点、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分析归纳文本结构有助于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图式”,提升了元认知策略(了解如何学习这类文本)。回应大问题和思考自身行动也包含了对学习过程和收获的反思。

亮点: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思维导图、时间轴模板、清晰的任务指令),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独立、合作、听、读、说),有效支持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研究课反思评课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