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评课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2025.9.24 | 执教者 | 镇文婷 | 班级 | 一(4) | |
上课内容 | 《认识加法》 | 上课时间 | 2025.9.24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10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10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100 | |||
评议人 | 沈凯 | |||||
评课主题: 资源充足,对比明显 | 【评课观点】 教材解读准确,关键问题能抓住重点。 【案例回放】 师:你能给小朋友讲一个玩滑板的数学故事吗? 生:这里本来是三个小朋友,再加上两个小朋友,一共是五个小朋友。 师:原来有三人,又来了两人,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数出来的。 生2:我是想三个再添两个就是五个,所以一共有五人。 【个人思考】 《认识加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加法运算的起始课,对于学生建立加法概念、理解加法意义以及后续学习加减法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素养等多个维度对这堂课进行全面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贴合学生实际 教师精准把握了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清晰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方面,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与等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上,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些目标全面且具体,既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教学内容处理得当,重点突出 (一)紧扣教材,合理整合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中的主题图为切入点,通过呈现“小朋友玩滑板”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即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这种从生活情境入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教师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如在练习环节设计了多样化的题型,帮助学生巩固对加法概念的理解。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法算式。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这一重点内容讲解得清晰透彻。例如,在学生观察主题图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情景,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人”,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摆方块、画图形等)来表示出合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入加法算式“3 + 2 = 5”,详细讲解加号和等号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的一种运算。对于难点内容,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方法,通过反复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参与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 教师巧妙地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讲述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趣的数学世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具体 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充分运用了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将加法的合并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如在讲解“3 + 2”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放出三个小方块,再放两个小方块,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认识。 (三)小组合作法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让学生用摆小方块的方式表示加法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摆法和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教师在小组活动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和点拨,确保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这堂《认识加法》的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流畅、教师素养良好,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一年级数学启蒙课。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加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