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评课
时间 | 9.19 | 执教者 | 蒋亚丹 | 班级 | |
上课内容 | 曹冲称象的秘密 | 上课时间 | 9.19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4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10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10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9 | ||
评议人 | 汪倩羽 | ||||
评课主题:
| |||||
【个人思考】 《曹冲称象的秘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语文故事为切入点,巧妙地将语文与数学融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曹冲称象”这一经典故事,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整节课设计科学、目标明确、活动丰富,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以下突出亮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落地实处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具体、可操作,紧紧围绕“等量的等量相等”和“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两个核心数学思想展开,注重发展学生的量感、推理意识和模型思想。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的理解,更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符合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整合巧妙,情境真实有趣 蒋老师以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为基础,通过视频、连环画、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大象质量=石头质量”的推理,到“化大为小”的策略理解,再到模拟称字典的实践活动,层层递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本节课分为五个板块,逻辑清晰,环环相扣: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建立情感连接。 (2)原理探索:通过提问、操作、图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等量代换”与“加法模型”。 (3)模拟实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深化理解。 (4)拓展应用:从质量到长度,从重物到轻物,拓宽思维广度。 (5)现代对比:联系AI技术,感悟古人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做中学”“思中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四、注重思维渗透与文化传承 本节课不仅是一节数学课,更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和文化启蒙课。通过对比“称大象”与“称一粒米”,引导学生感悟“化整为零”与“聚零为整”的辨证思维;通过介绍现代称重技术,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