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评课
《组合图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次听课聚焦苏教版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授课教师以“校园平面图计算草坪面积”为核心情境,串联起“观察图形—拆分转化—计算面积”的教学主线,整体教学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数学”与“转化思想”的融合,亮点与可优化之处具体如下:
一、教学亮点
1. 情境创设贴合学情,激发探究兴趣: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为切入点,展示包含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草坪平面图,提出“如何计算不规则草坪面积”的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数学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有效激发了探究欲望 。
2.聚焦转化思想,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核心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基本图形”,教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分割法”“添补法”的过程,如将不规则图形沿虚线分割成两个长方形,或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小梯形,直观呈现转化思路。同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拆分方法”,鼓励多样化转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精准突破重难点 。
3.注重算理与算法结合,夯实基础:在学生确定转化方法后,教师并未直接让学生计算,而是先引导学生梳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计算步骤,明确每一步对应的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如“分割后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添补后大图形与小图形的尺寸关系”,确保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避免机械套用公式 。
二、建议
1. 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深度:课堂中教师对转化方法的演示和引导较多,学生自主尝试拆分、验证的时间不足。可适当减少教师主导的演示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空间,比如让学生提前准备组合图形卡片,自主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在操作中探索不同转化路径,再通过小组分享交流,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
2. 增加变式练习,提升灵活应用能力:练习环节以基础的“分割、添补计算”为主,缺乏复杂情境的变式题。可设计“求阴影部分面积”“根据组合图形面积反求某条边的长度”等题目,如“一个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总面积是30平方厘米,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求三角形的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复杂问题,提升思维广度 。
3. 关注个体差异,落实分层指导: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精准,部分学生在拆分图形时思路卡顿,未能及时得到针对性指导。可在小组活动中安排“小导师”,帮助学困生梳理转化思路;同时设计分层练习单,基础层侧重简单拆分计算,提高层侧重复杂转化与多方法解题,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提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