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反思
一、教学亮点与成功经验
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通过复习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学生能直观理解末尾有0的除法简便算法。例如,将900÷50转化为90÷5,划去末尾相同个数的0后计算,既简化了步骤,又巩固了算理。
教学策略:利用课件动态展示竖式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划0简化”的直观认知。余数处理规则的突破
针对有余数的情况(如900÷40=22……20),强调“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划去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补几个0”。通过验算(如22×40+20=900)验证余数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忽略余数变化。对比练习强化理解
设计对比题组(如320÷80 vs. 320÷70),让学生观察末尾0的数量差异对计算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只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才能简化,否则需按常规方法计算。
二、学生常见问题与教学难点
试商与调商错误
部分学生因口算能力弱,试商时将除数看错(如将34看作30),导致初商偏大或偏小,需反复调商。例如,272÷34中,初商9(9×34=306>272)需调小为8。余数处理不当
学生易忽略余数补0规则,如将430÷20的余数误写为3(实际应为30)。需强调验算的重要性,通过“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证。计算习惯需强化
书写不规范:商的位置错误(如将末尾0写在十位);
粗心错误:乘法口诀背错、减法未借位等;
忽略检查:横式未写余数或单位。
三、改进措施与优化方向
分层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基础层:每日口算训练(如最大能填几:20×( )<96),强化试商速度;
进阶层:针对末尾0的题目设计专项练习(如6800÷500=13……300),强调余数补0规则;
重点纠错
演示“划0简化”过程,突出竖式转化的关键步骤;
布置分层作业,反馈错误类型(如余数错误、试商错误)。
强化习惯培养
要求学生列竖式时标注“试商→调商→验算”步骤;
设计“计算纠错”活动,展示典型错误案例,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四、教学反思与感悟
课堂设计需兼顾趣味与效率
通过生活情境(如“买队鼓”“分花椒”)引入问题,激发兴趣,但需控制情境讨论时间,避免偏离计算核心目标。关注个体差异
对计算能力弱的学生,提供“试商草稿模板”(如列竖式时先在草稿纸上试商),减少直接竖式试商的压力。持续渗透数学思想
将商不变规律与后续的“连除问题”“周期现象”关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总结
本节课需以商不变规律为根基,通过对比练习、验算验证、分层训练突破难点。教师应关注学生计算细节与思维过程,结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率,最终实现“算得对、算得快、算得巧”的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