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分与合》研讨记录、报道、重建与反思
《课堂转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记录
研讨时间 | 10 月 9 日 星期 二 | 地点 | 一12教室 | |
参与教师 |
一数组全体数学老师
| 缺席 情况 | 无 | |
研讨主题 | 在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分与合 | 主持人 | 朱秀英 | |
过程记录
|
学情分析:幼儿园已经学了相关的知识,但是仅限在记忆阶段,还没有到达算理阶段。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把分与合的数学思想说清楚。 板书的对应清晰更有引导性。 这节课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根据操作的结果进行记录,这里需要多辅导。第一部分4的分与合慢火细炖,讲透练熟,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分与合的形象指导。手势辅助,两只手分开,表示分成几和几,击掌表示几和几合成几。 扶放结合,不要替代学生。多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能力,观察、推理比如找规律接着画那道题,先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再圈一圈,最后再画一画。练习的拓展,画满10个,就不是画完全一组了。
|
基于学生,高于学生,发展学生
----- 薛家中心小学一数组第二次课堂研讨活动
10月9日,我们一数组迎来了新学期第二次数学教研活动。本次研讨课由郑宇琴老师执教,是分与合单元的起始课《5以内数的分与合》。
郑宇琴老师的课堂如行云流水,自然而温婉;又如三月的和风,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且环环相扣。这样的好课堂离不开郑老师对自我的严要求,勤付出,更离不开同级部老教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组长朱秀英老师更是亲身示范上课,给郑老师以启迪。
评课环节,无论是执教者的自述,还是同级部老师的点评,大家都发自肺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分与合浅显经验的学情下,郑丽萍老师和包琴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1)精准示范,有的放矢。分桃子的过程学生呈现了很多资源,教师科学整合与精准示范,这样学生自主操作不仅效率高且教师可大胆放手。(2)发展能力,功在平时。教材的编排每一题都有其深刻的逻辑含义,教师在深度研究之后,更需要在行课的过程中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同级部经验教师的智慧引领,让老师们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更让老师们看到真正有效的课堂一定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高于学生,发展学生。
撰稿:高云 摄影:杨阳 审核:朱秀英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5以内的分合,在幼儿园大部分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课上孩子的反馈还是挺充分的。本节课的第一个提升点在于让孩子从无序到有序的分一分花片,说一说分合,并记录下来。分-说-记录三个活动要一气呵成,这是孩子第一次学习记录的方法,所以本节课要细致的讲解4的分合,以便孩子学习记录的方法,养成记录的习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是在写分合,而不是分一分、说一说、再记录。因此,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在讲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的时候,要在黑板上用教具分一分,讲解符号,说一说分合,再记录,清晰充分示范,让孩子形成一个简单的模式,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分一分学具,说一说再记录分解示,养成分合学习的方法。第二个提升点在于学习5的分合时从有序都成对记录的方法。有序的方法是学生易学的一种分与合的方法,而成对是对有序的又一个提升,本节课需要初步让学生体会成对记录的便捷。
![]() ![]() |